3)外传 书院大试将欲来_狼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公,孔北海,卢中郎等名士也会有文章登之,往往每半月一次都能吸引学子们最大的热情,而能不能登上文刊亦会让他们在暗中较劲。

  幽州文刊很显然是出自刘毅之手,他要给书院学子们一个交流讨论的场所,原本是准备办成旬刊,汉末可没有周这个概念。但考虑到学子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后决定还是改成半月刊,至于卢植,孔融,刘虞等人的文章也是刘毅亲笔去信约来的,也是为了增加幽州文刊的权威性。此刊一出立刻引起了学子们的汹涌热情,倒令恒之心中很是欣慰。

  汉末士大夫阶层极为重视名声,因此在刘毅眼中宣传战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法,而今天的幽州文刊以后就可能是并州文刊甚至大汉文刊,倘若能将天下舆论掌握在自己手中肯定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况且对于民间而言宣传也是最佳的方式,在此处不必用文刊的形式,后世的传单,漫画,歌曲,一切形式简单利于理解又能有振奋人心作用的形式皆可用之。

  五个月的时间之中,郑玄与刘虞是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之上,看着学子们那种求知打的热忱和渴望这两位大汉文坛泰山北斗是竭尽全力,弄得刘毅几乎半旬都要抽出时间往幽州书院走一趟,劝刘虞郑公以及一众教员都要注重身体。可别人好对付,刘虞却没有人情可讲,自己年岁渐大能为大汉多培养一位人才都是好的。

  对此朗生也很是无奈,大道理讲了无数次刘虞却依然故我,幽州书院直到晚间还会有课堂亮着灯,说实话刘公郑公及一众教员治学的严谨令得刘毅十分敬佩,当真是师者风范。而那些学子们眼光之中的认真和渴求也令他感动,可是如此下去却是不能!从二月开始幽州书院的油灯等照明材料都变成了限量供应的物资,不管谁来问答案一样,物资紧张。

  等到刘公亲自出马找到新扎并州刺史,朗生是一本正经打的演了一出好戏,并州各处都在大力发展之中,各种物资都是捉襟见肘,供给给幽州书院已经是自己尽量挤出来的了。一边说朗生还拿出了账本要给刘公观瞧,肖刘虞不在其位又岂会看,于是在叮嘱了一番尽量保证之外便也一叹而去。对刘毅而言这叫“君子可欺之以方”,不过还没等他得意太长的时间就又要开始想办法了,因为过了春天日头变长不用灯火也行。

  在加入汉军之后,五个月的时间是刘毅连续待在北平最长的一次了,倒并不是他不想前往民间了解第一手的讯息,而是红枪完美的实现了天耳内耳的职责。刘毅身在北平,想要并州八郡之中任何一县任何一乡的资料,只要下达命令,红枪便会在最快一天最长七天的时间范围内将之放在刺史的案几之上,这五个月的时间也是天耳外耳高速的发展时期。

  直到此时外耳对官员的监察还是暂时停留在郡县一级,似戏志才郭嘉二张简雍陈登这般刘毅的重臣身边并未开始,也不包括由金狼军更名为幽州军之后的一众将领。刘毅很清楚特务监察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就会弄成明末之时的东西厂,变成恐怖的组织,因此现在的他还是会尽量控制其规模和权力的扩大,待有更完善的制度后再做定夺。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