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6 一起上路吧_匠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身邀请。

  少年又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果然上了车。

  他上车的姿势很熟练,进车厢之后端正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温文尔雅。

  许问收回视线,正好与阎匠官对视,两人对视一笑,也上车了。

  少年坐在马车一边,许问和阎匠官坐在另一边,比较靠近案桌那边。

  两人既没有盘问少年的姓名来历,也没有自我介绍,而是凑到桌子旁边,继续讨论之前的东西。

  少年端坐在旁边,目不斜视,但明显在竖着耳朵听他们说话。

  听着听着他就皱起了眉,想了一想,问道:“打扰一下,听你们口音并非本地人,请问老家在哪里?”

  许问会说两种话,一种是普通话,跟这个世界的官话比较像,某些细节发音有些不同,对这里来说算是有口音的官话。另一种是于水县的本地话,吴音的一种,是这个身体自带的。

  阎匠官从一开始就说的是官话,比较标准,但也带了一些吴音,大概也是江南出身的。

  其实他俩的口音都已经非常轻微了,但这少年还是敏感地听了出来。

  “江南。”阎匠官回答。

  “要往何处去?”少年问道。

  “西漠。”阎匠官说。

  “这路程不近啊。”少年说。

  “每年役时,不得不走。”阎匠官说。

  原来是送役路过的啊……少年恍然大悟,马上就放松了下来。

  阎匠官看他不打算再问了,又转回去跟许问讨论。少年的注意力渐渐被他们讨论的内容吸引了过去。

  这时候,阎匠官和许问讨论的主体还是这辆车,但又不仅仅是这辆车。

  这辆车是阎匠官自己设计的,基础原理学的是考工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艺集,离现在有一千多年,的确是相当古老了。

  受到考工记的影响,这辆车的制式也有些古朴,但关键地方其实变了很多。

  秦朝以及秦以前的车主要是单辕的,春秋战国时的车轮辐条发生了变化,加强了车轮的薄弱环节。考工记深入研究了车轴和车辕等各个部件,最关键的是详细纪录了当时造车的技术规范与检验手段。

  西汉开始,双辕车逐渐盛行,这让单马拉车成为可能,东汉之后,双辕车基本取代了独辕车。

  阎匠官这辆车也是双辕的。

  许问对古车的发展没什么了解,一开始他们讨论的是考工记里检验车辆的手段,渐渐的延伸开来,讨论起了一些几何学实用方面的内容。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方面可真是许问专长的内容。

  关键是,这些东西非常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很是有趣。

  少年一开始只是闲着无聊随便听听,不知不觉越听越入神,非常专注。

  阎匠官四十多岁年纪,许问十几岁,两人年龄差得非常大,看上去像是师徒或者主仆。

  少年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但听着听着就感到了不对。

  两人对着坐在一起,互有问答,交流起来非常平等,说到后面,天平渐渐还有偏转,许问反倒是讲得更多的那一个了。

  少年忍不住多看了许问几眼,越看越觉得这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少年人气质非常特别。

  并不矜贵,但非常自然,有一种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自在感。

  他心里痒痒的,很想问问许问叫什么名字,但两人聊得火热,他不好意思插嘴。

  他听得专心,没留意车在往那边走。

  过了许久,车身一震,停了下来。

  “到了。”车夫在前面叫了一声提醒。

  少年下意识往外面看,瞬间瞪大了眼睛,叫道:“龙神庙???”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