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章 朝堂之争_大宋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堂之上,争执已然开始。

  以蔡京为首的正方要求联辽抗金,“辽为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捍;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而以童贯为首的反方则请求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壮大宋国威,同时占据北面长城之险,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赵皓终于对朝堂上两大派系的班底有了大致的了解。

  蔡京这一边,左相白时中、殿帅高俅、开封府尹蔡懋、右相李邦彦、户部尚书李棁、太宰余深、知枢密院事郑居中……都是一二品的大员,足见其实力之庞大。

  而童贯这边相对弱点,但是阵容也很强大,少宰王辅、中书侍郎张邦昌、少保蔡攸、户部侍郎,还有个“隐相”梁师成,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赵皓冷眼旁观,心中一阵暗骂。

  说起来,两派都是狗咬狗一嘴毛,两边的人马都赫赫有名,却都是赫赫有名的奸臣。双方的争执的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是否于国有利,而是自己的利益。

  童贯这边,自然想借机痛打落水狗,毕竟童贯掌控了兵权,如今辽人孱弱,一举摧枯拉朽而上,可建功立业,力压蔡京一派。

  而蔡京那边一派,也并非真的为大宋考虑,只是不想童贯趁机坐大而已。

  除了权势地位,这大宋一朝的士大夫们,哪里有几个真正的忠臣?真正的忠诚如李纲、宗泽等人,都因过于耿直被官家下放到地方,眼不见为净。

  武人之中,倒是有几个能保家卫国的如种师道、种师中、折可存等人,但又如何,朝中根本就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命运还掌控在朝中的士大夫手中。

  双方唇枪舌剑,争辩不休,吵到后面,只差没捋起袖子干架了,整个垂拱殿内闹成一团,双方的争夺已达白热化,不可收拾。

  赵佶见得场面已经失控,不觉皱了皱眉头。

  从地域战略的角度来说,尽管宋辽各视对方为敌国,但自檀渊之盟以后,辽国毕竟是与宋和平相处达百年之久的“与国”,而新兴的女真则更具扩张性,辽国实际上已成为捍卫宋境的屏障,联辽抗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金人虽然强悍,若是宋辽若联合起来,北宋再支撑个百多年是没问题的。

  可惜赵佶在朝堂之上擅平衡之术,却不善国家之间的平衡术,明明是个艺术家,却一心想做个千古圣君,名垂青史。

  其本人琴棋书画俱佳,在位期间又有两次黄河“河清”的奇迹,若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其丰功伟绩可朝太祖,对于赵佶来说,这简直就是致命的诱惑,岂能放过?

  毕竟,收回幽云十六州,是太祖以来北宋的皇帝们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如今唾手可得,以赵佶好大喜功的性格,岂会放弃?

  赵佶望着朝堂上争辩得差点要兵戎相见的群臣,一时间却没了主意,不知从何说起,开始到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