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71章 从科技树的南天门杀到蓬莱东路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原始版本大篷车,就是李素根据西部片印象和设计功用自己琢磨复盘的,研发过程中其实没怎么借助诸葛亮的智商。

  所以,李素肯定少不了被技术偏见所裹挟,他造出来的东西,被诸葛亮亲自坐了十天半个月赶路后,以诸葛亮的智商很快就从实践中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更何况,这次还有黄月英这个也颇有巧思的家伙跟着诸葛亮一起,两人可以讨论,甚至偶尔还能激发出诸葛亮雄性的表现欲和争强好胜。

  所以,一个月的时间里,诸葛亮就提出了好几条意见,把这些篷车又魔改了——当然了,诸葛亮的魔改,也不是说完全否定李素的旧方案,或者说觉得李素的旧车必须全部改造。

  他只是发现了李素的旧方案适用范围不够广,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不是最优的,比如水陆两用在河里航行的时候效率就不高。

  但是,如果在河流很少的环境,比如沿着弱水走到酒泉郡后继续往西、经敦煌郡出玉门关的西域商路,李素的车就很完美,什么都不用改。之前已经造好的李素版大篷车,以后也可以全部用于玉门关外的纯西域商路运输。

  而诸葛亮的改造,就主要针对在兰州和银川之间,以及兰州到湟中、武威、酒泉这些地区。诸葛亮把车子的车轮彻底改了,在车轮辐条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辐条的宽度增大了四倍、厚度缩减为三分之一。

  也就是原先每根辐条都是宽厚各两寸,诸葛亮改良后变成八寸宽、六分厚,轮圈的厚度也减半,但轮圈宽度跟辐条一起加宽。这样的辐条和轮圈支撑强度还是足够的,却能让辐条在水里面的时候,形成划桨一样宽大的正面。

  当然了,因为原本的车轮是装在车底的,车子下水后,车轮转动的全过程都在水下,所以对于划水没有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在车的车厢上缘也加装了两根跟车底的轴对称的车轴,而且还是曲轴,中间有装脚踏板的弯曲。

  还把车轮改成了可以从车轴上便捷拆装的样子。一旦要下水,就把车轮从底轴上拆下来,装到车体上部的横轴上,然后车上的人就可以在车厢里踩着脚踏板跟骑自行车一样骑船了,宽薄的车轮辐条直接变成了明轮桨叶,几乎达到了宋朝车船的水平。

  李素刚看到这种依然有些华而不实的魔改时,几乎要感叹这是爱情的力量了——嗯,说不定诸葛亮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黄月英也太幼了。诸葛亮这个只能算是雄性荷尔蒙刚刚发作刺激了大脑想象力、为了在妹子面前装逼炫技而鼓捣出来的炫耀性产品。

  毕竟,诸葛亮的这个设计太麻烦了,虽然提高了在水里航行的效率,但引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轮子变得又薄又宽之后,单位面积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