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05章 四两拨千斤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到的。而就算是十倍于缫丝轮的纱锭,出纱线的速度也不会超过缫丝出丝线速度的五倍,谁让缫丝抽得快呢。

  而且,这次的纺机是从缫丝机临时改过来的,前端的水车是共用的,输出功率大浪费用不完,也情有可原。将来如果是专门做纺机水车,可以把水轮改小一点、水车和水车之间的间距也缩短,这样河边就能部署更多的水车、每个水轮拖动纱锭的动力也不会浪费太多。”

  这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历史课本上就写过,珍妮纺纱机出现后动辄有16锭32锭的机器,后期有80锭的,眼前这才哪到哪呢。

  而且水力机其实能做的比蒸汽机更大,因为水力机的动力输出是不小的,差距只是在于水力机部署不灵活,在没有优良水利设施、水流动能不稳定的地区没法推广。蜀地之所以能搞,是因为蜀地有都江堰和李素造的乐山堰。

  面对李素轻描淡写的“指责”,诸葛芷当然非常不忿了,主要是她觉得李素这点评也太轻易了,这不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和智力成果么?人家想了那么久花了大半年才琢磨出来的,看了一眼一句话就指出不足,感情上也受不了。

  诸葛芷毕竟是女人,女人只要你跟她讲道理说她的努力不够好,就容易炸毛,她顿时叉着腰哂笑:

  “使君真是好眼力呢,一眼就看出这纺机的不足,不过可惜使君没有细看,没有亲自实践,你可知,我本来是有办法把纱锭加到更多的,但为什么不行么?

  水力缫丝车运行了三四年了,始终只能有那么多缫轮,你以为我没试图再加过?把效率再提升一些?是缫丝女工本身剥茧接线头都来不及了!哪怕配两三个女工看一部水车缫机,两三个女工都手忙脚乱剥茧接线头,也只能那么快了。

  纺机也是一个道理,我现在后续搓棉接棉检查去籽防止瑕疵,都忙不过来了。再把锭加多,到时候出现夹籽纱、断头纱,次品起码比现在多好多倍,后面拿去织布的时候,遇到断头还要织工自己搓接,费事得多。幸好现在还是自产自销,将来若是民间百姓也织棉布、这纱线要往外卖,还不是倒了自己的招牌!”

  诸葛芷也是心里憋着委屈,一口气说了很多曲折,把外行人看不懂的难点都显摆了一番。毕竟家里的兄长也不管这些奇技淫巧,她有时候忙了几个月改良了一点点,兴奋地说给诸葛瑾听,诸葛瑾也不懂,觉得“那不是随便一搞就解决了么,这点小事还来邀功请赏”。

  这就让诸葛芷很不爽,内心不知骂了多少次哥哥是大猪蹄子。也就弟弟诸葛亮要是在的话,说不定能理解她的难处和贡献,毕竟诸葛亮比她还内行。

  卖弄完之后,她也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你们这些外行人,现在总算知道这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