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风雨紫金山_第二次握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第二次握手天涯或第二次握手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叶玉菡一下火车便直奔紫金山。

  天堡城下一处山坳内,绿林掩映、竹篱环绕之中,荫蔽着一座小院,全是粉墙灰瓦的平房。她本来个头不高,身躯单薄,好不容易找到这儿,更显得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面黄肌瘦。仆人阿鼎不认识这个“村妇”,但听她自我介绍后连忙把她让进了客厅;她在一张竹椅上坐下,将一只土布包袱扔在身边地板上,咕咚咕咚喝着阿鼎送上来的一大杯凉开水……

  苏凤麒由仆人搀扶着,拄着手杖,颤巍巍地从里屋出来。

  “爸爸。”叶玉菡站起来。

  “唔……”老人喉咙里发出某种声响。

  “爸爸,听说您病了?”

  “能不病吗!”教授语音低沉,但总算能听出说什么了。

  战后,苏凤麒随天文研究所回迁南京。但回迁的只是“研究所”,不是天文台;因为昆明观测条件比南京好,设备都留在凤凰山了。回到南京之后必须另起炉灶,可是没有经费。多年来,苏凤麒吃够了逃难的苦头。就说北京“钦天监”那台五百年前铸造的铜质浑仪吧,一九〇〇年被八国联军抢走,被列为德国的“战利品”;一战后巴黎和会决定送还中国,一九二〇年总算运回北京;但民国二十二年spanclass=data-note=一九三三/span华北吃紧,浑仪便连同简仪、圭表、漏壶等宝物都从北平南运至紫金山,是“镇台之宝”。二十六年spanclass=data-note=一九三七/span日本人逼近南京,形势又吃紧,这批古物和许多现代天文仪器却无法搬迁,在南京沦陷后遭到日本人大肆破坏。战后的紫金山天文台满目疮痍,遍地荒芜,只能在外观上略作修葺,全台只剩下几名研究人员。天文台最重要的观测仪器,苏凤麒当年亲自选购的、也是远东最大的六十厘米反射望远镜一直不能修复,全台的观测任务由一台二十厘米折射望远镜支撑着……

  其间,三十七年spanclass=data-note=一九四八/span中央研究院首次遴选院士,苏凤麒当上了院士。但他早已是英国皇家学会、圣约翰学院、不列颠学术院、欧洲研究院等欧美十九个最权威的学会、学院、科学院或研究院的会员或院士,对此兴味索然。他感兴趣的是天文台和天文学,而在这方面他看不见希望。现在的他,老态龙钟,双颊深陷,鬓发稀疏,皮肤上满是皱纹,清癯的面庞更加消瘦苍白。大概因为无暇或无力涂抹须蜡吧,连上翘的胡子也聋拉下来,有点像个中国人了。他打量了叶玉菡几眼,瞥瞥那只土布包袱,在一张藤椅上缓缓落座。阿鼎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