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_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定了时间,岂是你我想办几次就办几次的。”

  县啬夫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急地抓心挠肺,来来回回地集合官府一干人等出主意,群策群力。

  大周在农事上有一律令:贫农可以请富户作保,或以自家的部分田地作抵押,找官府贷借农具粮种,秋收缴纳赋税后,还要另收二分利。

  “大人莫急,新农具问世本就是于国于民有利之事,更何况还是一次出现了好几样。小的也不懂,只听说那新农具是侯夫人想出来,夫人皇室出身,公主之尊,如何懂农事。因而小人大胆猜测,莫不是那位乃鸾鸟降世,好事连连,这等情形,必然是要拜一拜的吧。”

  据传,太祖皇帝还未称帝时,曾被敌军围困多黎山,最后受鸾鸟指引,找到了一条小路,成功突围,反将敌军一招,之后,皇室便一直信奉鸾鸟,民间也逐渐相信鸾鸟会给人们带来好运。

  最后终于有个小吏出了个不太靠谱的主意——

  这一律令自打写入周律初便形同虚设,原因很简单,富户巴不得贫农卖身给自己家做佃农,怎么肯为人作保贷请粮种农具。而土地之于农人就如同自己的性命,非到万不得已时,哪怕农人持着挥两下就会柄头分家的犁,都不会用田地去做抵押。

  不过该律例用在此时正好,县啬夫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农人看到如此好用又省力的农具,必然会来租借,至于抵押,到时粮产提高,还上利钱,谁会去动你的田地。

  官府:要的就是你们地还没耕完,要不谁来租农具,上面的任务怎么完成。

  县啬夫细细思索一番,果断拍板,就以感谢鸾鸟赐福为名再办一场祭祀,但规模不宜过大,主要目的还是把农具展示给农人,吸引他们前来租借,这点不能忘!

  于是,在县官署紧锣密鼓的操办下,当地农人很快就听说官府又要办祭礼了。他们也纳闷,明明籍田礼没过去两天,他们地都没耕种完,怎么又有祭祀。

  对祭祀一事的重视,是刻入百姓心里的。万一老天一高兴,今夏多两场细雨,那他们可就有福了。本着这样的想法,十里八村的农人大多都抽出一早的时间来围观祭礼。

  然后他们就发现,相同的地点,相同的县啬夫,就连牛似乎都是籍田礼上的那头牛,不过只是牛后面拖着的农具变化了,原来熟悉的犁变成了长着三条腿、架着兜篓的怪东西,但原本需要三个人稳住牛花一个多时辰耕完的一块田,这次,不到半个时辰,就走个过儿的功夫,耕地、播种带覆土都一并了事,还只有一人一牛。

  站得近的一圈人都一个劲儿眨眼,怀疑自己眼花看错了,站得远的人更是使劲往前挤,怀疑自己是是不是漏看了哪一步,恁大片地,一个人牵着牛就犁完了?

  全场从惊愕地静默到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