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_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搬出镇北侯府的名义无非是为以势压人,好在目的是达到了,第二天一早,冯礼就带着房契上门了。

  当然,卫蓁给出的价钱也是远高于市价的。

  房契拿到手,紧接着就是整理后院,池塘填平,假山移除,倒是左边有一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竹林,卫蓁没舍得让人砍掉,反正挨着墙,影响不大,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留着就留着吧。

  后院清理干净,可以建窑了。

  经过一番思考,卫蓁决定先建两座窑炉,一座馒头窑,形同燕景云私设的圆窑,另一座建蛋形窑。

  蛋形窑是在后世在圆窑的基础上改进演化而来的,窑身如半个瓮俯覆,又似半个蛋形覆置,也像一个前高后低的隧道。好处是这种窑主要以柴做燃料,单位耗柴量低,产品质量还高。

  这样即使外出寻找煤矿的人最终未能完成任务,也能烧出符合标准的瓷器。

  卫蓁将图画好之后,交给了手艺精湛的师傅,她舍得花钱,雇佣的人也多,两座窑炉很快就建成了。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她招不到会烧制陶瓷的师傅。

  这个时代,是很注重手艺传承的。烧制陶瓷,在当世是一门绝对高端的手艺,往往被官窑的匠人所掌握,少数不在官窑的陶瓷匠人,则被世家大族握在手中。他们的技术只会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在他们死后,由后人顶上他们的位置,继续为皇室贵族干活,一代又一代,手艺从不外传。

  此时,开阔的后院内只有她和红袖、绿荷三人,也就不用顾忌什么了。她直接拉着两个小丫头和自己一起拉坯。

  然后,只见还没做好的碗边就缺了一大块——她的力度没掌握好,有一块黏土给直接掰掉了。

  又过两天,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下旬,实在不能再拖了,卫蓁思来想去,索性决定自己动手。

  卫蓁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他们真的找到了。

  招陶瓷匠人困难重重,但派出的一拨人给卫蓁带回了好消息——他们找到了瓷土。

  拉坯听起来专业,其实就是将溼潤的黏土放在一个木质转盘上,然后随着转盘不断转动,让泥团在自己的手中逐渐形成器具的模样。现代在介绍瓷器的制作程序时,这一步往往是最常出现的场景,也是为人所熟知的流程。

  院中两座窑炉相对而立,窑前还有众多制作崭新的工具。

  此时的卫蓁,真的是一筹莫展。

  烧制瓷器最好的是用高岭土,这种土色白,且质地细腻,但一般只产在南方。其次,就是用瓷土。最普通的是用黏土烧制,不过黏土烧成的瓷器无论是在色泽,还是质地上,都要差上许多。

  但碗周还是厚薄不匀,于是,她食指搭在碗沿上部,大拇指小心支着碗沿下方,让碗周嵌在自己两只之间,好让其更加平滑均匀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