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3章 秦家入倭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的。

  筑紫国在很久以前,也还产生过邪马台这样强横的势力,只是后来被大和朝廷征服,但筑紫国也经常不服,曾爆发过几次叛乱起义,最终都被平定。

  在大和朝改革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推行国郡里制,一改过去贵族部民制度,实力较强的筑紫国,因为远离京畿,同时又是去半岛和中原的重要港口门户,在贸易兴盛以来,筑紫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于是倭国将筑紫一分为二,分为筑前国和筑后国,并在筑前营建太宰府,由大中兄皇子亲自担任太宰。

  此城秦家利用了筑紫大野城和水城的原有要塞,在其中规划了约两公里见方的棋格状街区-太宰府条坊,形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都城。

  太宰府政厅与其它官府机构安置在街区北方正中央,在其正前方还修建了条朱雀大道,其宽度不过只有长安正版朱雀大街的四分之一,是平城京朱雀大街的二分之一,但在这时的倭国,仍然是国中第二宽的大街,名噪西海道。

  笔直宽阔的街道后是一个个住宅坊区,同时沿街也还设有街铺商市。

  另外做为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还特别设立了供官员子弟就学的学校院,供倭王、贵族们参禅的观音寺、般若寺,还有专为大唐使者准备的迎宾馆等。

  与宫城的设施几乎一应俱全。

  从城市布局,到房屋设计,几乎都是长安的风格,屋顶上铺设有与都城同样的莲花纹屋顶瓦、鳞次栉比;覆盖在屋顶上的“鬼瓦”(兽头瓦)与倭人在唐朝曾见到的狮子像面孔一般无二,交相错落、俯视着芸芸众生。

  中大兄皇子亲自担任太宰,负责整个西海道诸国、郡,以及负责与大唐、百济、新罗诸国的贸易,同时派自己的儿子担任筑前太守。

  “听说这次秦家家主亲来?”

  “我听说好像是秦太保的儿子济南郡公带队而来。”

  “听说天皇都从平城京赶来了。”

  “唐国贵人即将到来,可不能再说天皇,当用倭王之称。”一位满身丝绸,明显是亲唐的商人马上打断提醒。

  “听说秦家这次船队很大,有谁知道是来做什么吗?”

  虽然来倭的唐商多,但这些年来,大唐秦家却是在倭国发展的最好,在朝野都是名声最响的,各方各面,几乎都有秦家的影子。

  上到两京营建,下到港口建设,再到各地的秦家矿山,以及各处的秦家商铺,以及大家越来越用的多的秦家商货,甚至连百姓日常交易,大多用的秦家铸造的唐钱。

  “中大兄王子以及诸位大臣都已经前往港口的筑紫馆迎接去了,估计一会就能迎回来了。”

  “中大兄王子向来与秦家关系密切,这次估计是王子邀请秦家过来的。”

  “邀请过来干嘛呢?”

  “应当还是谈贸易的吧!”

  一些倭商猜测着,近些年大和朝廷与秦家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双方的贸易已经是全方位的,唐国秦家的商人甚至水手在倭国,都享有很高的特权,皆因为如今的倭国太依赖秦家这样的外商和唐货。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