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华夏的皇帝,则需要礼敬孔圣人,推崇儒家。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神权。

  而君权和神权的关系,则构成了整个统治的基础。

  说白了,就是神权使君权得以神化,并为政权的合理合法提供神秘主义的解释。

  君权为神权提供政治上的庇佑,并对神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

  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儒家本质上也是一种“神权”。

  只不过,不像西方有“教皇”这种人间代表,儒家只有死去的圣人,只有一个“大义”的牌位。

  如此一来,也决定了儒家会始终屈于君权之下,为君权所用。

  当然,两者之间,处理的事情,又有些不同。

  在世俗事务上,天子乾纲独断,儒家的臣子,很难做出任何有效的干涉。

  但一旦涉及到“神”的部分,也就是名教大义,他们就都站出来了。

  比如说,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之争。

  在后人看来,满朝大臣为了皇帝父母是谁,争了三年,将朝政国事都丢在一边,简直是无法理喻。

  但在那些信奉名教的儒家读书人眼中,这是名教大义,是皇统之争,比任何事都重要。

  本质上,这就是君权与神权的较量。

  因为礼仪之事,权力一向是归于儒家,归于名教的,帝王很少会去做改变。

  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动力去变。

  反正就是一个形式,一种礼节而已。

  并不涉及帝王的实际利益,反而对其利益有维护巩固的作用。

  因而当嘉靖因情形特殊,插手进去的时候,双方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礼”上的争夺,而是世俗的一般事务,哪怕嘉靖决定动员大明的所有军队,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对外战争,他都可以轻易的决定。

  大臣,尤其是信奉儒家的文臣,除了稍微劝谏一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阻止的办法。

  恩出于上,天子乾纲独断。

  国之大事,系于帝王一人。

  这也是名教,也是大义。

  作为读书人,也要维护这一点。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维护儒家,维护封建礼教,对帝王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要不然,汉武帝也不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控制是统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就是后世的国家,也时刻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以及不断的宣扬爱国主义。

  因为没有这些,统治基础将不复存在,整个国家都会土崩瓦解。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君权对天下的统治,这是表象。

  掩藏在君权之下的名教大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才是真相。

  当统治者启用儒家的时候,这一点就分不开了。

  虽然君权始终压制着儒家,压制着“神权”,但却不能不用。

  至于佛教和道教,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更像宗教。

  但实际上,他们都被儒家渗透了。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