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朝纲要乱了?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南王呢?”

  朱棣眼前一亮,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对啊。咱爹不需要让天下人服气,但新立的储君,却必须要让天下人臣服。”

  他想到此处,精神为之一振,旋即又回落下来。

  “就算如此,我又能做什么呢?”

  道衍笑了笑,吐出三个字:“回北平。”

  朱棣微微一愣。

  “眼下的局面,已然变成了三王争储。”

  道衍分析道:“自来国本之争,最是凶险。故凡帝王,立储君必须坚决果断,不让人有争夺之心,以致朝野不稳。”

  “可眼下陛下要立南王为储君,又怕人心不服,只能缓缓图之,同时封三人为王,此亘古未有之事。”

  “如此一来,虽然给了南王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却也将朝局置于风雨之中。”

  朱棣听他说着,神情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陛下的身体,已是风烛残年,拖不了太长的时间。”

  “三王既立,那三人便都有机会。”

  “衡王是嫡长孙,陛下若立他为储君,朝野上下,都说不出反对的话,如今只是封王,但衡王背后的文官们,不会就此甘心。”

  “吴王有勋贵武臣的支持,势力庞大,如今既有机会争储,又岂有不争之理?”

  “陛下最属意的南王,反而是最势单力孤的。”

  “只不过,他既有圣眷,又如此聪慧,也有其优势。”

  “三王争储,恐怕用不了多久,朝局就要大乱。”

  道衍的声音平淡,不大,但所说的内容,可谓是石破天惊。

  朱棣的脸色越来越沉重,飘忽变化不定。

  “若是他们三人争得不可开交,以致朝纲不稳,天下大乱。那陛下为天下计,为大明江山社稷计,便只能将他们三人都排除,另立储君。”

  “我听闻今日南王刚去应天府衙,金陵城的商人们,已经决定要罢市了。”

  道衍于是说道。

  朱棣的神色渐渐明亮了许多,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你先回北平。”道衍道:“殿下回边军带兵,坐山观虎斗。”

  “无论他们三人当中谁最后获胜,朝廷都必定元气大伤。”

  “到那时,陛下若是另择储君,则殿下仍有机会。”

  “如若不然,殿下手握几十万边军,仍不失为进阶之道。”

  “我与马和仍留在金陵城中,只要陛下一日不立储君,事情便还有回转的余地。”

  “若事可为,我以信鸽传信回北平,殿下可依计而行。”

  燕王府养了不少信鸽,来应天时候,特意带来了不少。

  但这些信鸽只能传信回北平,没有办法再传递信息过来。

  当然,道衍留在应天,有事便放飞信鸽回去报信,那也够了。

  朱棣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笑而叹道:“可惜熞儿不是嫡长子,否则,我也不用争了。”

  道衍笑道:“这就是天意了。”

  朱棣笑问道:“想下他刚执掌应天府,金陵的商人便集体罢市,依你之见,他该如何处置呢?”

  道衍沉吟道:“一般而言,无非杀鸡儆猴的手段,但这次罢市,恐怕没那么容易平息。若他真这样的话,正好中了那群人的下怀。”

  “眼下的情形,恐怕不消一日,弹劾的奏章就该如雪片般飞向内廷了。”

  他心中思索了一下,发现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商人罢市的背后,可是站着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

  双方本来水火不融,这次却很有默契的联手,就是要给朱允熞一个下马威。

  若是朱允熞以雷霆手段,行霹雳之事,他们必定以此为借口,掀起惊天风雨。

  但若不这样做,又万难平息罢市的危机,让金陵城复市。

  除非朱允熞退让,承诺不加征商税。

  道衍越想越觉得此事看似简单,真要处理起来,却十分棘手。

  ……

  朱棣哈哈大笑,道:“那我就先不管了。明日上奏,返程回北平。”

  “就让他们去争吧!”

  ……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