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苏州萧条之因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个结果,委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但纵观历史,自古至今,大多数政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打击豪强,抑制兼并。

  历朝历代都在做。

  毕竟,任何一个统治者都知道,百姓没饭吃,走投无路,是要造反的。

  但收效嘛。

  土地兼并这个难题,并没有一个朝代控制住了。

  “田税一重,百姓们只能另谋生计。”

  刘翰墨笑道:“苏州自古便是商贸中心,田地所产不足,便用商贸补之。”

  “无田的贫苦农户,也可进入豪商大户做工,以补生计。”

  “如此一来,苏州城不仅不会萧条,反而格外繁荣。”

  朱允熞再度愣了一下。

  这倒是一个意外的作用。

  这算不算另类的“圈地运动”呢?

  无地又承担不起重税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促进了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刘翰墨叹息了一声,又道:“可本朝与前朝不同,前朝对商贸不加限制,甚或鼓励。而本朝重农抑商,且禁绝海贸,严厉远甚前朝,苏州的商贸便也渐渐不行。”

  “在此之前,也不过是勉力支撑。”

  朱允熞笑道:“刘大人所说的这些,与孤似乎并无关系啊?”

  他心中疑惑。

  自己提议开海禁,对苏州只有好处。

  至于加征商税,虽然会暂时加重商户的开支,却绝不至于让他们破产。

  而以税证的名义,放开经商资格,更是只会促进商业的繁荣。

  刘翰墨行礼道:“太孙殿下经天纬地之才,文有诗词可传千古,武则统千军所向披靡,在朝堂所给的几条建议,也皆切中要害。”

  “加征商税虽非让商户收入减少,但目光放长远一点,便知此策可使经商更稳定。”

  “况且太孙殿下又制定了发票制,税证制。”

  “一方面是放开了寻常百姓经商的门槛,打破了商户的垄断。”

  “另一方面,又杜绝了各地官府重复收税的问题。”

  “老实说,商户们的实际税赋未见得增加,也许还有减少。”

  在此之前,大明的税赋虽然很低,可征收却十分混乱。

  地方官府到处设卡收税。

  每过一个地方,就可能被收一次。

  看似很轻的税,便变得重。

  实际上,这些地方官府收的“过路商税”,大多数都没有进入大明国库。

  若说全部贪污了,那也不是。

  老朱反贪严厉,洪武年间的官员,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只是收过路商税这件事本身,就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力。

  而收上钱之后,地方官府便拿着这笔钱,去聘请更多的人,做这事,做那事。

  甭管有没有用。

  任何官府,都是倾向于不断的扩充衙门和机构的。

  没有事做就找点事。

  各种文件,开会,点卯……

  何况,人浮于事,也是惯例。

  即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