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跨越时代的军队!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跨越时代的军队!

  朝堂上的大臣们,为咨政处的设立和相关的章程争论不休。

  咨政处该有多大的权力,谁应该进入咨政处,谁不能进入……

  虽说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的手上,但大臣议一议,还是可以的。

  他们也正是借此形成舆论压力,逼迫皇帝同意自己的意见。

  朱允熞一直冷眼旁观。

  历史上大明的文官集团,就非常强势。

  以至于后世的皇帝,不得不抬出厂卫,压制文官。

  东林党争与大明亡国的关系,不可谓不深。

  不过,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这才开国呢,还是老朱亲自掌权的时代,他们就这么嚣张了。

  但旋即,朱允熞也明白过来。

  这与老朱重用文官,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老朱心中,他真正要防的,始终是曾经跟随他打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勋贵集团。

  而不是在朝堂上整天圣人之言,半部论语治国的文官。

  老朱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有错,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对皇权真正有威胁的,无疑是武将勋贵。

  他们手握重兵,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是真正可能扯大旗造反的人。

  而文官,在朝常上再怎么争斗,也终究跳不出皇帝的掌心。

  应该防谁,不必防谁,显然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只是老朱也想不到,在他死去之后,文官会拥有那么大的势力,以致尾大不掉,党争不断,国事荒芜,最终让大明走向了衰败。

  朱允熞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根源上破解这一切。

  绝不是简单的为了集权。

  趁着朝廷官员的目光都聚焦在咨政处上面,金陵军事学堂已经正式开学了。

  训练新军,培养军事人才。

  若是在以前,一定会引来满朝关注。

  但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咨政处,军事学堂的事,反而无人问津。

  也因此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民间和底层军士里面,军事学堂的设立,却是掀起了很大的风波。

  与后世大家都认为当兵光荣不一样。

  此时的大明,除非是进入锦衣卫这等位高权重的卫所,否则,百姓们秉持的,都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

  充军,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十分严厉处罚。

  洪武年间,还发生某县不服管教,集体犯法,最终全县所有人被罚为军户,全县充军,改置卫所的。

  老朱从来不兴法不责众那一套。

  但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当兵的地位,在这时候,是很低的,才会有这样的处罚。

  但金陵军事学堂的招生章程一贴出来,不止是军户,就连很多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当兵的农户,也都蠢蠢欲动了。

  无他。

  军事学堂所给的待遇,实在太高了。

  凡是被军事学堂录取的,一次性给银五十两。

  由学堂发放武器,而不须自己携带。

  进入学堂之后,月俸纹银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