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4章 功德碑上的大名_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被魏钰突然记起的董生在哪儿呢?

  他在湖州。

  说到自从面见了圣上,明确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子后,董生在还没离开京都时,就同周清放计划好了“旅行”路线。

  毕竟他们是要走遍大魏,用亲身经历来实践律法完善性的实干官员,对于未来要走的路线,那肯定都是要挑典型的走。

  当然,这也就是新手上路没经验了,一开始想的是挑典型、有代表性、争议多的地方去,但其实真到了那个时候,又还有谁会按照计划来呢?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过是哪儿有不平就往哪儿处走的是。

  因着是初次为官,挂的是御史台名下,除了御史台的最大上峰,根本没人知道董生和周清放是干什么的,最多就是吏部官员名册上多了两个人。

  这要不是特别关注,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俩。

  因着是完全不同的“坐班”官员,需要游历四方,所以董生和周清放上路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带家眷,身边顶多就是一人带了个身强体壮的小厮。

  毕竟虽说有些活儿自己可以干,但路上万一遇见什么事了,有个能打的小厮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当董生和周清放带着圣上和九殿下对他们的期望,踔厉风发离开京都时,二人第一个想到的去向点就是湖州。

  不为别的,实在是九殿下才在湖州赈完灾,这种灾后重建的地区,实在值得让人过去见识一下灾后工作啊!

  二人到湖州已经有半月了。

  这半月,他们是老实沿着先前赈灾队伍的路线一直东行的。

  路上,二人经过无人的村庄,入过热闹的小镇,瞧见了有百姓在修路建房,也看见了刻在城池外的功德石碑……

  这种灾后重建的地区,有太多值得叫人驻足的地方了。

  二人一路走走停停,既有从百姓嘴里感受到的,也有透过实物痕迹亲眼目睹到当初赈灾队伍所做一切的感慨,那种能让百姓发自内心感恩的心绪,是即便不是当事人,也能深有体会的。

  千城郡的府城外,董生站在人来人往的过道上,昂首望了不远处的巨大石碑已有好一会儿。

  那石碑通体黑色,四四方方,约有一丈高、六尺宽左右,碑身被打磨得很光滑,边角还雕刻得有精致纹路,是一眼便能感受到石碑上的那种庄重肃穆之感。

  而这种外在都是虚的,花样而已,真正叫人在意咂舌的,是上面精雕细琢出来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人名!

  此乃功德碑,是当初朝廷赈灾,为百姓捐款之人留下的善事痕迹。

  每个从功德碑旁走过的人,几乎都会为其投去一眼,或羡慕,或感恩。

  这种由朝廷立碑刻字的事,那是过去百年,都说不定会流传下去的个人辉煌事迹。

  谁人不艳羡呢?

  周清放站在旁边感慨摇头,“这是我一路走来见到的第四个功德碑了,这个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