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皇家医馆与医生千名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病拿药。很难断定天下四方,究竟有多少医者。”

  这一点,孟朝与魏晋有非常大的不同。

  因为孟朝重工商,或者说尤其重工业的缘故,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地位与收入,远远甩开一个普通读书人一大截。

  军人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嫁给一名禁军是所有待嫁闺中少女的美梦。禁军不但免田税,还有固定薪金可拿,更关键的是禁军金戈铁马、每攻必克、雄视四方,符合少女对英雄的所有幻想。

  谷/span这导致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没有形成特别大的鄙视链。

  孟朝的读书人不会觉得兼职一份医生治病救人,或者兼职一份讼师为人提供法律指导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而《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记载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华佗被归入方技传,也说明从儒家当道后,医生的地位再不复先秦时的崇高。从第一级的士人阶层,滑落到了君子所不齿的第三级“巫医乐师等百工之人”。

  随后张仲景说道:“虽然如此。但长安学宫所培养医者有明确数字,算上如今正在长安学宫求学者,共计一千二百三十八人。”

  听到这个数字,张瑞脸上浮现抑制不住的笑容。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一千二百三十八医生,这种为自己势力培育英才的愉悦感就是种田的最大乐趣啊。

  这是任何杀戮征服与毁灭死亡都带不来的满足感。

  一千二百三十八名医生,能培养出这么多饱读医书的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文明,和平的环境以及富庶的粮食供应。

  其意义与一千二百三十八名军人或者匪寇完全不同。

  张瑞问道:“朕打算令少府聘用这些结业医者,在工业区开设皇家医馆,以盈利方式为百姓治病。模式参考长安学宫医学院附属医馆。卿可帮朕联络一下这些医者,有愿意前往的可往少府应聘。”

  张仲景闻言大喜,激动的行礼说道:“臣为医学院学子拜谢陛下。”

  “哦?”张瑞笑着问道:“卿何故如此激动?竟比其他学子还要关切。”

  张仲景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长安学宫医学院学子结业之后,最大忧患在于无处可去,无职可就。”

  “若醉心功名,意在科考,其当初便不会投身医学院,立志悬壶济世。”

  “因而绝大多数学子结业之后都会返回家乡,开设医馆,治病救人,埋没于乡间。”

  “大型医馆只在长安、洛阳两地有设。若陛下在工业区开设皇家医馆,天下工业区想必都会跟进。便给医学院学子多了医馆稳定去处,能使更多少年投身医学院。”

  张瑞笑着安慰道:“此后医学院会越来越壮大。之前并非天下未曾想过开设大型综合性医馆。只是久经战乱,地方凋敝,经济不够繁华。一座普通城池,无法支撑一座医馆。”

  “而工业区则是将经济重心收拢,商品经济繁华于一片城市。使天下出现越来越多类似长安、洛阳这种顶级城市。如此便能支撑越来越多的大型医馆。”

  当然相应的,文明也会向前推进,城市文明等级肯定高于散布在田野的农村。有大型医馆,更多的医者,更丰富的阅历,必然能提升整个工业区人口的寿命。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