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六月大雨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数百骑围了过来,二人哪还敢提刀。

  唯恐杀了眼前几名骑兵,余下的上百铁骑不再理睬大河中的扁舟,冲刺过来将自己二人碾为齑粉。

  二人自认没有霸王之勇,能于大军阵中孤身纵横,力斩百人。

  很明智的双手主动举刀过头顶,跪在了路边表示投降。

  赵云倒提长槊,勒马驻足在二人面前,问道:“尔等何人?牛辅何在?”

  “吾二人乃牛辅麾下校尉,张济、樊稠。牛辅正在河中船上。”

  众人望去,只见木舟已顺流而下数百丈,视线中只剩下一个黑点。倒是岸边的铁骑旌旗招展,声势浩大,一路追击,掀起大路烟尘。

  次日,黄河沿线天降大雨。

  雨天正适合躺在床上睡懒觉,张瑞惬意的睡到半上午才懒洋洋的起床。

  建义中郎将府的主簿审配、参军贾诩都已在正堂内恭候。

  张瑞走进房间时,二人相谈正欢。

  见到张瑞进门,立即拱手行礼,说道:“拜见主公。”

  张瑞略感惊奇。

  在此之前,张瑞一直以为二人会相看两厌烦。因为审配身为主簿,总领幕府,统筹军机。而贾诩则为参军,亦参赞划策。在军务方面,二人会有很大交叠。

  类似出谋划策、行军扎寨、战略部署等具体事宜,全看张瑞心情,交付与谁。

  不过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小觑二人了。鸿鹄不与燕雀争利,看来他俩志向都不止于建义中郎将府这湾小池塘。

  毕竟审配不可能一直做一名位卑权重的主簿,贾诩不可能一直当一名幕府参军。

  见此,张瑞便笑着说道:“且入座。二位先生刚才在谈何趣事?”

  贾诩笑着回道:“适逢天降大雨,正南正在讲述黄河沿岸气候、节气。”

  张瑞颇感兴趣,后世初中地理课就详细划分了华夏大地的各种气候,如今众人脚踩的土地,按划分应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吧。

  只是不知道审配这个古人会如何来描述。

  见张瑞感兴趣,审配便详细说道:“自光武皇帝定都洛阳以来,黄河泛滥共计二十七次。常于六月雨水暴涨,水淹南岸。”

  六月?

  不就是当下?

  貌似董卓就在黄河南岸的渑池。

  难道真应了那句“时来天地皆同力?”

  黄河暴涨,徐荣、董卓还怎么联系?

  总不至于水淹南岸,把董卓大军淹死吧?

  莫非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天命之人?

  大魔导师刘秀气运加身,召唤陨石砸中敌营,数十万敌军不战而溃。

  自己也不赖,召唤暴雨,水淹敌军。

  结合自己后世的知识与审配总结的历史记载,这种事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史载,建武七年,六月戊辰,洛水盛,溢至津城门。弘农都尉治析为水所漂杀。”

  审配话音落,张瑞、贾诩皆惊呼一声。董卓大军驻扎的渑池县就是弘农郡最靠近黄河的地方。堂堂弘农郡都尉都被淹死,淹没董卓全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桓帝永兴元年,河水溢,漂害人庶数十万。”

  “桓帝永兴二年,水变乃至,五谷不登。”

  “灵帝熹平四年,郡、国七大水。”

  “灵帝光和四年,六月,庚辰,雨雹如鸡子。”

  “凡桓帝、灵帝两朝,各发五次大水,总计十次。”

  桓、灵两帝便与如今相邻,看来黄河大水的确可期。

  听完审配如数家珍的陈述,张瑞只恨手中没有一本资治通鉴,仔细查查今年六月到底有没有暴雨。

  ……

  资治通鉴:中平六年,六月,大水!

  秋,七月,徙渤海王协为陈留王。

  九月,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