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8章 烟花四月下扬州(4)_汉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大的食盐供应源丧失,问题当然严重。朝廷曾经下诏书,要河东节度使将两池的食盐送往京师,但是李克用置若罔闻。

  此外,关中还有部分的食盐是来自川中。川中的盐池产量虽然不大,但是数量众多,总体产量也不少。当初田令孜主政地时候,为了摆脱王重荣的控制,就要求陈敬暄大量从西川将食盐运输到关中。然而,现在,西川节度使陈敬暄已经下了禁令,禁止食盐外流,使得关中的另外一大食盐供应,同时断绝。

  因此,鹰扬军辖区内的食盐,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鹰扬军拿下扬州地区以后,殷红林先想到地办法,自然是在扬州沿海开设更多的盐场。根据初步地调查,扬州、楚州、海州一线,有大量的地方可以晒盐,只要充分利用起来,这

  盐产量,将是镇海地区食盐产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中的食盐需要,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经过殷红林的研究,觉得晒盐地最好地方,应该是宣武军节度使辖区内的登州、莱州等地,可惜这些地方都控制在朱温地手中,鹰扬军暂时无法在这里开设盐场。同时,有情报指出,宣武军也开始在登州地区晒盐,显然是窃取了鹰扬军的晒盐技术。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地事情,晒盐毕竟不像是火药生产,不容易保密的。

  对于扬州、楚州、海州三地地晒盐场设置,殷红林已经有了充分的计划。他的计划主要分三期进行,期就是在楚州的盐城一带设置晒盐场。这里本来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故名盐城,只是以前都采用蒸煮的本法,产量小,成本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当地从事食盐生产的人还是很多的,鹰扬军只要充分利用起来,晒盐场很快就可以投入运作。至于二期、三期,则是增设更多的盐场。

  刘鼎粗略的看过计划,就表示同意。

  最后,殷红林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食盐流通中的垄断问题。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到的人员和部门都很多,其中不凡既得利益,有些和刘鼎本人还有些亲密的关系。但是殷红林认为必须提出来,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自从东周以来,食盐供应一直都是由国家控制的,国家从食盐中征收大量的税收。历朝历代的盐税,都是国家财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唐代来说,自从刘晏改革以后,盐铁税就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尤其是盐税,几乎占了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到唐懿宗的时候,盐税占国家收入的七成以上。

  由于盐税太高,贩卖私盐的利润空间极大,导致私盐贩子横行,国家军队和私盐贩子之间的武装冲突,越来越激烈。结果国家军队打不过私盐贩子,导致私盐贩子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无法消灭的阶层,甚至为国家的灭亡埋下了祸根。须知道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