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种子站_四合院之我是学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啊。

  王洛溜出大门,顺着昨天的记忆去了昨天的鸽子市,路上还碰到了买菜回来的一大娘,随口打了声招呼,也就过去了,这下有人知道他出门了,晚上拎两只野兔回来,也就没人在意了,要不,来历还真不好说,解释都解释不清楚。

  王洛来到鸽子市,东看看,西逛逛,除了卖菜的,就是几个卖野味啥的,卖种子,一个都没有,问了一圈,才知道有专门买种子的地方,叫种子站,负责出售各种种子啥的,这个他还真不知道,前世随便一个大点的村子就有农资站,卖种子或者化肥啥的,蔬菜种子大集上就有卖的,几个老大爷之类的守着,有需要就买,价格也不高,一小袋种子一两块钱,方便的很,农资站你要的多,人家还送货上门呢,这个年代啥都不方便,他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主要还是对这些不熟悉导致的,其实种子站的推广非常早的。

  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先民在长达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选育了无数适应本地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积累了丰富的选种经验。

  早在北魏年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就记录了优良的选种方法:“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

  但直到建国前,我国的良种普及和推广工作仍极为缓慢,1949年全国良种推广面积仅为万公顷,仅占当时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万分之六左右。

  建国后,我国种业的发展迎来了光明前景。政府成立伊始,就迅速组建起种子管理专职机构,在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和工业原料司分别设立种子处和棉作处,负责粮、棉、油料等农作物的种子管理工作,并明确把普及良种作为重要增产措施。

  此后不久,为解决良种来源问题,农业部于1950年2月颁布《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提出“广泛发动群众进行选种工作,以县为单位评选优良品种”的具体方针,要求“一面发动群众比庄稼,比收成,掀起选种运动热潮,交流技术经验。

  一面组织技术干部及劳动英雄,进行品种检定,并采集标本”,以评选全县优良品种。该计划是建国后出台的第一份种业规划,不仅提出了群众性的选种方法,还划定了良种普及路线图和时间线,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种子工作的整体基调。

  在国家号召下,广大农民积极响应,至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全国农村出现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良种选育运动。

  《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要求各省成立种子公司,掌握良种繁殖推广工作情况,强调种子公司应“以经营和管理优良品种达到良种普及和提高生产为目的”,任务包括良种推广、种子检测和调配品种等。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种子公司曾经撤销过一段时间,但收成不好,最后又在1956年3月恢复了,所以啊,咱们国家一直很重视粮食种子的发展的,也为后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洛没办法,一路打听着最后才找到了位于正阳门的一家种子站。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