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局势_大明之从孙子到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局势

  回到皇宫,朱允炆不得部位官员发愁,朝中官员跑了一大半,虽然这是好事,但是缺少的就得补充,不然总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快要过气了一样。

  不过现有的官员制度,朱允炆不是很满意,按照后世的说法,明朝的后期皇帝都很混蛋,就是跟这种制度有关。

  朱元璋通过胡维勇事件,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五府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大了中央集权。

  这样确实把皇帝的权利加大,但是同样的皇帝和百官之间的冲突,没有了丞相的缓冲。开始面对面交锋了。

  这就导致。在朱元璋时期,因为是开国皇帝,所有的人都服服切切的,但是到了他后代皇帝手中,大臣们和皇帝之间的矛盾尖锐,皇帝开始躲避,不上朝,建立东西厂,平衡东林党势力,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国家制度有关系的。

  不满意了就换,他朱允炆现在有这样的权利,反正朝廷一半的官员都跑了,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整动一下朝中位置,顺便腾出位置留给以后有才华的人。

  “皇上!这是朝中离开的大臣!请皇上过目!”就在此时,太监把调查出来逃走大臣的名单呈了上来。

  “呈上来吧!”

  朱允炆拿过名单,打开一看;好家伙,大官不少;只见上面写着:吏部尚书—――张谌。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尚书—――王钝。户部侍郎—――郭任。户部主事—――夏原吉。兵部尚书—――茹常。刑部侍郎—――暴昭。工部侍郎—――黄福。都察院副都御史――练子宁。御史—――曾凤韶,谢升。大理寺丞—――邹瑾宗人府经历—――卓敬。曹国公――李景隆

  这些人,都是官居六部的大员,没想比谁都跑的快,就连公候李景隆都跑了,这还真是大逃亡,这些人一走,朝中的老臣就只剩下黄子澄、齐泰,耿炳忠、郑赐等人了。还真彻底的。

  “传旨下去!把出逃的所有官员,全部罢官处理,在吏部和户部备案,凡是这些官员的三族之内的子女,大明朝不亡国,永远不得出仕为官,凡是大明疆土上所设立的......

  第109章局势(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学堂,不得收纳这些官员的子女读书,凡是以后朝廷还是地方推行惠民政策,这些人不得享受,不管是天灾人祸,廷地方下发的赈灾之物,这些人不得领取。就这样吧,圣旨昭告天下!去吧!”朱允炆的大嘴一张,直接处置了这些叛徒。

  他没有杀人,不是他不想杀人,而是他想让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感到绝望,被这个世界孤立的感觉,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朱允炆选择的代价,是让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要承受背叛的罪名。

  太监走后,朱允炆把现在的形式分析了一下,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